“汽车试衣间” 改装车中的cosplay
汽车改装是一种文化,这种文化在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随着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、工业化,全球零部件供应高度集中和汽车科技以及制造同质化现象的出现,今天的汽车已经变得愈发没有个性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车主们为了释放内心中的那份自我,改装汽车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。Xcar全新系列栏目“汽车试衣间”为大家网罗全球改装车经典流派风格,以及关于改装车的“风流韵事”。
之所以起名为“汽车试衣间”,而不是“汽车健身房”,是因为改装车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,其一是追求外观个性化,其二是提升性能和改变用途。因此,在“试衣间”中我们的侧重点放在关注各类改装车的成品视觉外观方面,而对于性能和用途则不做过多的探讨。在本栏目中,面对各种不同的改装风格,相信总有一款能“Get”到你的“G”点。
纵观改装车文化大环境,主要流派分为八类。各自流派都有相当多的拥趸,各种风格之间不但没有相互竞争的关系,反而还能互相取长补短、相互融合。相比改装车初期单一追求运动化的传统,而今的改装行业可谓是百家争鸣。
类别一:Sporty运动派
运动派改装主要是以车辆动力性能和操控性能为主的两部分。悬挂系统、增压系统、进气、排气、强化元件、行车电脑ECU升级、高性能轮胎、轻量化轮圈、减震器、防倾杆、硬轴承、高性能刹车系统等零部件都服务于针对运动派改装的玩家,而其周边辅助的改装零配件更是五花八门。
以三菱Evolution为例,此车对于运动派改装来说可谓潜力巨大。“千匹EVO赢超跑”的案例比比皆是。
类别二:实用派
顾名思义,实用派都是因为车辆用途所需,通常都是因为特殊工作环境的需要,因而加装很多必要的设施和部件。
治安、消防、救援、工程等具有特殊用途的车辆也算改装车范围之内,甚至类似美国总统乘坐的“陆军一号”也算是改装车了。
类别三:“MAD”暴走派
“MAD”的意思是“失控,Out of control”。这是一个对社会治安影响恶劣的流派,概念原本发源于日本江户以及幕府时代的“浪人”(剑客)。后逐渐演变为叛逆年轻人用来发泄对社会不满的方式,慢慢这种方式形成了一种文化,一个族群,被称为“暴走族”。
经典案例:电影疯狂的麦克斯:狂暴之路(MAD MAX:Fury Road )中,电影运用了大量的“Mad”流派改装车。
类别四:“VIP”
要是从字面理解成皇室贵族豪华专属,那你就错了。“VIP”起源于日本黑帮,相传日本的黑帮老大们,都喜欢以高级房车作为座驾。不同帮派的成员会有特殊的装束或者纹身等标志,黑帮大佬们的座驾也有自己帮会的标识,不然在帮会斗争过程中,如有电影场面般的追车场合,追错了车那就丢人了。
作为暴走族当中的“高级玩家”,黑帮通过改装车辆来统一“帮派形象”,通过车身饰物就能分辨车内人物的“江湖地位”,并且与其他帮派相互区分。(日本著名黑帮山口组公务车)
类别五:“DUB”
DUB的全称是Double dime,“dime”原意为一角硬币,也就是十美分,在这里指的是20寸的轮圈。改装风格大致可以理解为:加装高功率的音响系统,最高音量嗨翻全场,换装大尺寸电镀轮圈,电镀车身饰件等。也有不少人将“VIP”与“DUB”的概念混为一谈。但是从起源上看,“DUB”与“VIP”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改装文化。
DUB是一个庞大的Hip-Pop(音乐流派)文化当中的一个表现形式,它并列于Rap、街舞、涂鸦以及街头篮球等,是美国黑人文化Hip-Pop世界对于汽车改装的理解与态度。
类别六:“Replica”高仿派
“Replica”意为复制品。顾名思义这一类改装车都是高仿车。什么意思呢?举个例子,国内某家知名车企现在走的就是这种“Replica”流派,只要皮尺量一量,全球车企都要跟着抖三抖。(大家都懂你们不是在做汽车,而是在做中国改装车的文化。)
奥迪R8是发动机中置布局,图中改装风格就叫做“Replica”。高度还原了R8的外形。但“李逵和李鬼”终究是有区别的。
类别七:贴地飞行的“Hella Flush”
“Hella Flush”是近年由Farlace创始人新兴起的一种潮流改装。Farlace是一个创意服饰类潮流品牌,旗下产品丰富多样。而他们的创始人和设计师突发奇想将服装设计理念放到了汽车上,令汽车变得十分低趴,而夸张的轮胎和轮圈的组合使车型整体看上去犹如“乌龟”。
可以总结一句话“Hella Flush”就是“玩下盘”。
类别八:“痛车”,车纹身风格
原叫法是“Paint car”(涂装车),因为“Paint”的发音和“Pain”(疼痛)相近,所以也称为“痛车”。
把科尼塞克“纹”成这个样子,简直是“暴殄天物”。
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“cosplay”,熟悉动漫的朋友一定对这个词很敏感。而今天“汽车试衣间”的第一期就先从“痛车”流派讲起,看看在ACG(动漫游戏文化)背景下的年轻一代是怎样给自己的坐骑“纹身”的,也希望初级入门改装的流派能和大家产生共鸣。
感受汽车“二次元”文化
“痛车”是一种名片
最初,痛车一词只流传于同好者之间。最早诞生的痛车可以追溯到1980年,当初痛车的车身也只有少量的图案,而且在街道上是十分稀少的。“痛车”一词起源也有很多种说法,其中之一就是“纹身说”,人在纹身时会感觉疼痛,而经过“纹身”的车也成为了“痛车”。
还有一种说法,在日本,个性化涂装车辆每年要缴纳更高的税费,由于痛车一族大部分受众群体为年轻一代,额外的赋税使大家会很心痛,故而“痛车”也因此而来。
如果把轮圈换成熏黑处理,效果会好很多。法拉利458,不说了,都是有钱人。
雷克萨斯RC F,作为“东道主”的雷克萨斯以官方的名义将RC F涂装。据说这种特殊的涂料含有磷光物质,可在交变电流的刺激下发光。
但随着“宅”文化的渗透,以及日本动漫游戏产业所影响的人群越来越庞大,“痛车”这一改装文化亦随之被更多人认同与接受。“痛车”也已经从“宅”文化逐渐演变为主流的改装方式。
对“二次元”(非现实题材)的动漫十分痴迷的朋友,看到此车应该会很兴奋。(图中人物为动漫“进击的巨人”中核心角色艾伦和利威尔兵长)
嗯,还能看出这是一台斯巴鲁WRX STi。
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中补充涂装中主题的人物名称,恕吾愚钝,想要查出动漫人物和对应名称太难了。
看的出来这是一台本田飞度GK5么?
山不在高,有“仙”则名;车不在好,改装就行。
“痛车”是相对于改装车中门槛最低的(改装成本较低,但是要缴纳更高的税费)。
想要回头率?好办,在车上画个萌妹子,主题必须要粉嫩。开出去,男生女生保证都回头,So 卡哇伊内。
抛开赋税,给爱车“纹身”相对于“换器官”便宜多了。所以“痛车”文化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。
萝莉配Honda S2000
人车同款cosplay,至于play的是谁,我还真不知道。但是这台车是法拉利F430。
除了以上日系动漫风格的“Painting”和“Tattoo”,不少人也喜欢将自己的创作灵感寄托于汽车上。泛泛而论,众所周知的宝马艺术车(BMW ART CAR)也算是“痛车”的一种。
波普艺术大师安迪·沃霍尔打造的宝马M1。
2010年宝马M3 GT2 第十七辆宝马艺术车。
1977年第三辆宝马艺术车基于BMW320i打造。
最后斗胆放上几张自己Paint Car的亲身经历,作为一款二手车的体验用户,实在无法忍受前任车主“奇葩”般的配色(摩纳哥蓝,黑不黑蓝不蓝的)。无奈之下,只好自己改涂装。
这种名为“Plastic Dip”的DIY自喷漆最大好处就是无需改变原厂车漆,如果看腻了可以直接撕掉。全车喷漆成本不到2000人民币,对于想入改装“大坑”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“很好的”开始。